8月19-20日,第十屆儲能西部論壇在呼和浩特市成功召開。本次論壇聚焦儲能在西部能源結構轉型中的關鍵作用,匯聚行業專家共同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
廣州智光儲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光儲能”)應邀出席,并發表題為《級聯型高壓儲能全生命周期價值》的主題演講,深入解讀在當前市場形勢下實現儲能價值最大化的核心策略,為推進西部綠色能源地區儲能產業健康發展和市場機制創新提供“智光方案”。
西部地區是我國可再生能源富集區,承擔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使命。內蒙古憑借全國領先的風光土地資源,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風電光伏集群,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沙戈荒”基地等項目引領多能互補創新。然而,該地區仍面臨系統靈活性欠缺、市場收益渠道有限、跨區域調度受限等現實挑戰。
市場變革推動儲能價值回歸運營本質
隨著136號文的實施,新能源電價全面邁入市場化階段。儲能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的“穩定器”,其技術進步與模式創新直接影響西部綠色能源體系的構建進程。智光儲能技術總監湯旭在演講中指出,儲能電站的發展重點正從“成本競爭”轉向“運營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價值挖掘,并提出三大核心策略:
需求層穿透:精確識別電力供需關系、區域電源結構(如高比例新能源區域的調峰需求)以及負荷屬性(如工商業區的分時電價機會),鎖定儲能價值的最優場景。
驅動層破局:跳出“成本分攤”的思維局限,聚焦盈利模式(如峰谷套利、輔助服務收益)、電網靈活性支撐(如調頻調壓響應)以及長期收益的可持續性,推動儲能從“配套設施”向“獨立盈利單元”轉變。
場景化落地:結合區域電價差異與電網條件,量化“功率-容量”配置模型,精準匹配交易品種(電能量、輔助服務)與市場規則(區域機制),為儲能注入“市場基因”。
湯旭強調,儲能設備選型應基于真實市場評估,摒棄“簡單堆疊”的做法,注重與應用場景相適配。在調峰場景中,優先選擇具備長循環壽命和高效率的設備;而在調頻場景下,則更應側重于設備的快速響應能力。同時,可通過標準化、模塊化設計實現降本增效。
構網型級聯高壓儲能方案智領未來
基于26年電力電子技術積累,智光儲能以全鏈路構網型儲能解決方案響應西部市場需求,實現技術、產品和場景的全鏈路突破。其構網型級聯高壓大容量儲能系統具備以下優勢:
電站至簡:可直接接入6~35kV電網,節省初始投資(變壓器及電纜成本約占8-10%),減少電站占地面積20%,并降低系統損耗5%以上。
構網至強: 具備強構網能力,可實現百兆瓦級儲能電站一鍵黑啟動,可助力電網在故障后快速自愈,保障西部偏遠地區電力持續供應。無論是孤網、微網、弱網(如SCR < 2、R/X > 0.5)條件下均能可靠并網、穩定運行,完美適配西部復雜電網工況。
高效至盈:單機容量達100MW,系統循環效率高達92%,經濟效益顯著。
安全至極:-40℃~45℃極寬溫域、高海拔環境均可穩定運行。
依托技術優勢,智光儲能在西部打造了多項標桿項目,例如,內蒙古通遼創源金屬35kV 91.5MW/366MWh構網型級聯高壓儲能項目作為國內裝機規模最大的用戶側構網型儲能系統,采用智光儲能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創新性實現世界首例構網型級聯高壓儲能聯合燃煤機組黑啟動及同期試驗,為高耗能企業實現穩定供電與低碳發展提供實踐范例。
國能青海大柴旦28.97MW/100MWh多種形式復合儲能項目作為國內首例寬時間尺度多技術路線的構網型復合儲能項目,集成構網型級聯高壓、飛輪、超級電容、鈦酸鋰、鈉離子、半固態、全釩液流等7種前沿技術。其中,構網型級聯高壓儲能(23.6MW/94.43MWh)擔綱主力,單機容量達到百兆瓦時等級,使用智光儲能核心產品級聯型高壓儲能系統,破解傳統儲能電壓失衡難題;飛輪+超級電容,實現秒級響應,保障電網瞬時調節;全釩液流+鈉離子,覆蓋中長期儲能,破解風光波動性困局。
西部是我國新能源發展的主陣地,也是構網型儲能技術應用的關鍵區域。智光儲能將繼續深化構網型技術創新,以全鏈路解決方案支持西部風光大基地建設、偏遠地區保電、零碳園區構建等多類場景,助力西部能源結構優化和“雙碳”目標高質量實現。